綠色院區

發佈日期2025-01-25

本院依「整合管理手冊」界定重大能源使用之權責與要求,以 2020 年為基準年,設定短、中、長期能源管理目標,為達成 2030 年前達節電 30%、再生能源供應達契約容量 25% 之目標,落實節能三大策略,搭配太陽光電設備建置與電力健檢、導入自行研發之節能技術。期望未來更可將能源管理成功案例從院內擴散至產業界,致力實踐綠色營運及淨零目標

能源使用

本院之營運活動以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廣為主,作業空間亦以實驗室及辦公空間為主要類型,因此能源使用以用電量為最大宗(約占組織總體能耗之94.37%)。依2023 年本院能源使用分布情形,外購電力使用量較前一年度減少4.26%;人均能源密集度較前一年減少8.41%,2023 年總能源耗用量較前一年度減幅亦達3.46%,具體展現工研院節能綜效。

能源使用分布情形(單位:kJ)

能源使用分布情形

節能措施

本院透過建置節能設備及高效設施、員工節能促進、能源資訊平台(EIP)及物聯網管理系統,透過「用電可視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進員工環境保護與淨零意識,降低整體營運能耗。2023年中興院區進行15館與23館無塵實驗室整合節電,六甲院區北研館建置300RT磁浮雙壓冰水機,中興院區46館太陽光電測試機轉供,中創院區太陽光電儲能用電改為直供。以及78館潔淨室濕度由50%放寬至55%,減少高耗能設備待機用電,部分機房夜間調整為獨立空調,宿舍熱水供應以最有效率供應,總計節電387.7萬度。

節電策略及成效

面向

設備

管理 控制 用電可視化
策略

建置節能設備及高效設施系統、
設備整併與汰換

鼓勵員工
日常節省用電

自主開發建置能源
資訊平台(EIP)
及物聯網管理系統
EIP 可視化系統
方式 整合、更換耗能設施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透過各單位
共同推動低碳生活
透過能源管理資訊系統節能
優化設施能源使用效率
以EIP 可視化系統
進行數據判斷分析
成效

空調節電 74萬度  | 馬達節電9.4萬度  |  照明節電61.2萬度
變壓器節電 9萬度  |  公共設備節電 3.4萬度  |  實驗設備節電 230.7萬度

人均能源密集度

4-2-2-1人均能源密集度
註:
1. 人均能源密集度 = 各年度組織能源總耗用量 / 各年度總員工人數
2. 能源密集度:各年度組織能源耗用量換算為用電度數 / 各年度總營收(仟元)

院區淨零輔導團

本院成立院區淨零輔導團推動院內節能減碳,由淨零辦公室召集各單位淨零代表組成,與行政處緊密合作,主要任務包括進行院內單位的用電及碳排設備盤查、根據使用頻率﹑設備能效差距與投入成本,進行效益評估和回收期限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並制定中期改善策略,排定各項措施的年度優先順序。由單位提出節能減碳計畫,運用減碳基金投入;並舉辦年度減碳競賽,鼓勵並收集單位的短期成效,一同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共同努力。

4-2院區淨零輔導團

註:
1. 減碳效益= 節電效益x 電力排放係數,電力排放係數為能源局2023 年公告0.494 公斤二氧化碳當量/ 度電。
2. 減省維護支出效益= 節電效益x 電費,電費以4 元/ 度計算。

 

淨零投入

本院於2022年設立「減碳基金」,參考外部碳價,依用電量計算應提金額,院方提撥同等金額之自有資金投入相關淨零設備更換與減碳研發應用。2023年,減碳基金主要用於建置公共區域減碳設備及各單位的減碳措施,年度自有資金投入淨零排放設備達新臺幣1.32億元。除了評估設備完整性的管理與維護外,亦同步進行用電及設施年限盤點,並評估投資回收年限,以排定更換設備之優先順序,透過高效率及節能設備之投資建置,完善組織的能源管理作為。

減碳基金實施流程

節能排放設備投入成效

類別 照明節能 空調節能 電力節能 其他 合計
更換/
新建置
  • 高效率照明設備
  • 變頻化 /
    磁浮空調冰水主機
  • 高效率冷卻水塔
  • 太陽能光電模組
    發電裝置
  • 高效率變壓器
  • 能耗紀錄裝置 /
    監控設備
  • 給排氣設備 /
    無塵室整合
25.27
年節能(GJ) 2,198.08 2,223.02 1,569.14 9,170.78  15,161.02
年減少碳排(tCO2e) 301.63 305.05 215.32 1,258.43 2,080.43


自有設備投資比例

低碳節能離心機應用

全球氣溫上升,冷卻系統之節能成為對抗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具備低噪音、低振動及高能效優勢的磁浮離心式冰水機逐漸取代傳統螺旋式冰水機,成為大型空調冰水機的主流技術。本院自製磁浮離心式冰水機自2016年起陸續進駐本院三大院區共7台主機,年節電100萬度以上;「智慧空調之冰水機遠端智能管理技術應用」除對節能極具貢獻,更結合13 家廠商打造臺灣自主磁浮式離心壓縮機與冰水機供應鏈,於2023年獲得第一屆永續發展典範獎的榮耀。

離心機應用

運轉效率

4-2-3運轉效率

再生能源

全院推動淨零永續示範院區,積極投入電力供應轉型、推動再生能源設施建置及綠電產業媒合,設定逐年「提高再生能源建置量達契約容量占比」為推動目標,致力提高綠電轉供率。自2013年建置宿舍區太陽能及熱泵熱水系統,依序於中興、光復、六甲院區及中創、南創、沙崙園區之屋頂建置太陽光電板系統,透過太陽能發電轉供,使尖峰時段之外購電量及契約容量大幅降低,減低屋頂樓板熱負荷、半尖峰移轉負載。

因應宣誓再生能源契約容量佔比之短期目標(2024年)19%、中期目標(2027年)21%、長期目標(2030年)25%,持續建置再生能源系統供電,應用院內材化所易拆解封裝膜、綠能所TOPCon技術,2023年全院之太陽光電系統總發電量較基準年度2020年度增幅144%,能源供應達契約容量占比14.22%,其中500張綠電憑證為綠色企業宣告,太陽光電監控系統,發電效益較平均值高9%。2023年新建置太陽光電裝置容量403kWp,全院年發電量達347萬度。

2023 年新建置太陽光電裝置

本院近年太陽能建置情形(註)

類型 2020 2021 2022 2023
建置量kWp 1,536 1,536 2,868 3271
建置量成長% - 0% 86.72% 112.96%
發電量kWh 1,421,694 2,288,585 3,267,212 3,474,997
發電量成長% - 60.98% 129.81% 144.43%
契約容量kW 24,369 24,369 23,769 23,001
PV / 契約容量占比% 6.30% 6.30% 12.07% 14.22%

註:此表與2020年(基準年)進行比較

六大院區契約容量 / PV 建置容量佔比

4-3六台院區契約容量-PV占比

 

工研院太陽光電實驗室

因應節能減碳及能源政策,國內廠商自主研發太陽光電變流器,送驗國外安排測試時程冗長;本院量測中心太陽光電實驗室提供業者一測多證之高效服務以及太陽光電變流器之VPC測試驗證案件增多,故引進新型能源反饋型市電模擬器600 kW,修改實驗室內部配電盤,將太陽光電變流器測試時產出之交流電直接反饋於實驗室交流系統中,供給太陽光電模擬器(直流),以達實驗室內部能源回收再利用。應於中興院區46館,與原測試方案電力耗損相比節能80%以上。

光電實驗室產品檢測

線上回饋

※ 標示「必填」欄位為必填項目,請確實填寫!

請詳細閱讀並勾選同意法律聲明。

我們記錄 cookie 資訊,以提供客製化內容,可優化您的使用體驗,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更多關於隱私保護資訊,請閱覽我們的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