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實踐情形

發佈日期:2024-07-16

西元2000 年,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發佈千禧年宣言(Millennium Declaration),並提出2000 年至2015 年的8 項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隨著人類社會面臨問題越發多元且廣泛,又提出17 項聯合國發展目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SDGs),此為繼 MDGs 之後,聯合國認為 於2015 年至2030 年全球最需要努力的17 項目標。自此,SDGs 之概念延伸出推動永續發展之各項事務,也帶動了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認識與行動。

工研院作為國家技術創新與產業推廣的重要機構,對於臺灣的永續事務推動責無旁貸,因此亦積極參與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2023 年,本院特別透過產業 推廣與技術創新,來推動企業與社會的永續進步。本院不僅開發前瞻技術,更與企業合作,將這些創新應用於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以科技普及和創新的方式, 有效回應全球面臨的永續發展挑戰,致力於提升人類的永續福祉。

  目標 Goals 永續面向 永續績效說明
終結貧窮 SDG 1
終結貧窮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社會影響
  • 輔導花東地區偏鄉、離島部落居民,協助培訓將在地特色物產導入院內技術,開發商品、驗證及銷售,創造部落經濟營收
消除飢餓 SDG 2
消除飢餓
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 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永續農業
科技研發
  • 開發IPM 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技術,減少至少30% 化肥化學農藥使用,並減少30% 以上的勞動成本,有助於提升我國糧食自給率、保障糧食安全
健康與福祉 SDG 3
健康與福祉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人群的福祉
幸福職場
  • 提升同仁安全衛生意識與知能,以達到「全員安全衛生」目標,營造良好安全衛生氛圍,建立卓越安全衛生文化,幫助院內同仁維護職場健康
  • 稽核:辦理全院安全衛生內部稽核、外部驗證稽核等,受稽核影響的單位,涵蓋率達100%
  • 訓練/ 宣導:推動各項安全衛生訓練、廣宣、徵選及評選等多元活動,受影響同仁,涵蓋率達100%
  • 提供身心健康整合式服務(含:健康中心專業醫師駐診、健檢、心理諮詢服務、員工運休設施等),並舉辦多元健康促進活動及教育訓練,促進員工健康福祉
科技研發
  • 研發AMR 智慧物流技術,利用電池驅動取代燃油動力,能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解決未來物流人力短缺的問題,並節省外送平台70% 的外送成本,並間接幫助減少廢氣排放,維護用路人之呼吸道安全
  • 研發免疫細胞生產系統平台,可分散式生產減少運輸流程、關鍵原物料自主生產,降低進口依賴、自動化模組減少耗材使用,並降低細胞治療成本,嘉惠更多病人、提升細胞產品效能,增加成功率。自動化生產流程,較手動製程縮短1/3 時間,並能降低手動操作差異
  • 研發iMAS 遠距醫療行動健檢資訊平台,健檢時間大幅縮短,從原先社區健檢平常需花費超過一小時,到現在只用30 分鐘就可完成減少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消耗,並解決少子化、醫療人力不足、偏鄉醫療可近性不足的問題;協助政府衛福部門、帶動醫療產業轉型,提升醫療可近性
  • 研發鈣鈦礦X 光平板感測器,閃爍體製程時間縮短99%,節省能源至少50%,拓展X 光感測器應用環境與情境,提升民眾享用醫療資源福祉
社會影響
  • 與在地醫療院所合作,協助偏鄉高齡或弱勢族群智慧醫療檢驗,或協助提升機構環境清潔
  • 認知功能檢測與賦能健康服務,提高民眾對認知健康的重視,實現預防醫療理念(及早發現認知異常並介入,減低醫療資源負擔)、服務上線已有超過五十萬人次使用,喚起民眾對認知健康的意識,並建立全台最大認知健康資料庫,協助保險產業數位轉型
優質教育

SDG 4
優質教育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 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幸福職場
  • 英文培訓納入組織內部訓練的一環,提昇國際合作溝通協調能量,年度特別舉辦國際會議英文專班,培育優秀國際業務人員主持會議與接待外賓等重要英文技能
  • 提供多元學習及發展方案,確保人員具備工作所需之技能,並預應未來長期發展,及早培養及儲備職場軟實力
社會影響
  • 針對16-29 歲的青年進行離校後進入職場的青年就業人才培訓,平均半年內就業率70%
  • 每年針對弱勢與偏鄉學童,辦理「兒童科技學習營」,將院內豐富的科技資源,轉化為教育素材,並借助數位學習能量,帶領學童學習科普知識
性別平權 SDG 5
性別平權
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
誠信治理
  • 設置多元申訴管道,以加強維護性別歧視等可能人權侵害。各界利害關係人均可進行通報,本院依據已建立的受理與處置規範進行處置,申訴身分及內容依本院規範皆予以保密:年度統計內外部申訴管道受理案件,共有 2 件性騷擾與 2 件環安衛申訴案件成立,均已依據本院規範完成處理
幸福職場
  • 推動女性員工各項友善措施,如安胎育兒假60 天、母愛室、設立托嬰中心、幼兒園及安親班等,並提供男性同仁育兒假20天,鼓勵共同分擔家庭照顧責任,使兩性皆能安心生養,達到工作與生活之平衡
淨水及衛生 SDG 6
淨水及衛生
為所有人提供水資源衛生及進行永續管理
綠色院區
  • 本院實驗廢棄物100%妥善清除處理。並制定「廢污水排放管理程序」,用以規範廢污水之處理、管理、排放等事宜,達成處理放流水完全符合法規標準,以維護我國乾淨水源
  • 持續推動院區回收水再利用,回收水再利用共計102.74 百萬公升
  • 持續推動院區節水,已節水151,642 公噸。未來亦將透過推動水資源數位化管理、節約循環及調度應用及廢水收集再生循環利用等措施,持續提升供水效率與用水效益
社會影響
  • 攜手國際企業與NGO 團體,透過院內開發水淨化系統,迅速協助開發中國家、偏鄉及離島災區獲得潔淨飲用水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確保人人負擔得起、可靠和永續的現代能源
科技研發
  • 研發永續能源系統,減少50% 能源轉換損耗,增加120% 材料循環利用,解決電動載具業者產生之汰役電池並達到永續環保效益,帶動產業能源轉型及供應鏈整合一站式服務,並榮獲 2023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綠色院區
  • 持續推動再生能源建置,並應用數據提高創能發電效率,年度新建PV 400kWp
  • 積極投入電力供應轉型、推動再生能源設施建置及綠電產業媒合,屋頂建置太陽光電板及處理系統,透過太陽能發電轉供,使尖峰時段之外購電量及契約容量(基本電費
  • 大幅降低,亦達減低屋頂樓板熱負荷、半尖峰移轉負載等效益,年度再生能源建置量達契約容量占比為14.21%
社會影響
  • 協助產業客戶、我國中小企業進行淨零碳排布局,推動綠色創新促進產業轉型以創造減碳商機,提升能源效率以增強產業競爭力,以此加強我國潔淨能源之佈建
合適的工作及 經濟成長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
經濟成長
促進持久、包容和永續經濟增長, 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適當工作
幸福職場
  • 加強安全衛生風險評估及管控,各單位依據風險管理需求,規劃安全衛生目標及行動方案,推動環境監測、緊急應變、法規查核、事故調查等措施,致力於降
  • 失能傷害率目標,年度失能傷害率為0.37,達成目標
  • 重視人權保護,以公平及尊重原則對待每位員工,並致力於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
  • 提升同仁安全衛生意識與知能,達到「全員安全衛生」目標,營造良好安全衛生氛圍,建立卓越安全衛生文化,幫助院內同仁在安全環境下安心勞動
    • 稽核:辦理全院安全衛生內部稽核、外部驗證稽核等,單位受稽率100%
    • 訓練/ 宣導:推動各項安全衛生訓練、廣宣、徵選及評選等多元活動
社會影響
  • 培訓花東偏鄉小媽媽或部落婦女職業技能,強化其創作與銷售能力,改善部落家庭功能與經濟環境
  • 整合產業需求,協助產業推動淨零永續,影響擴及上下游供應商,培育產業淨零人才,幫助我國淨零產業發展
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
建設具防災能力的基礎設施, 促進具包容性的永續工業化及推動創新
誠信治理
  • 本院持續完善安全順暢可靠的資訊服務環境、提供研發知識資源服務,並推動各項業務流程的自動化與數位轉型
  • 持續通過 ISO 27001 資訊安全及ISO 20000-1 資訊服務管理系統驗證。
  • 試行透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的協助,降低人力的投入,持續提升業務的營運效能。
科技研發
  • 研發AMR 智慧物流技術,利用電池驅動取代燃油動力,能降低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解決未來物流人力短缺的問題,並節省外送平台70% 的外送成本,以此加速減碳產業加速轉型
  • 研發全域式智慧堆垛技術,可減少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消耗,解決物流業、倉儲業人力不足、深夜長工時及勞傷,並協助整合供應鏈、帶動產業新市場 / 轉型,打造近無人化、物就物智慧倉儲
  • 研發建構永續能源系統,減少50% 能源轉換損耗,增加120% 材料循環利用,解決電動載具業者產生之汰役電池並達到永續環保效益,帶動產業能源轉型及供應鏈整合一站式服務,並榮獲 2023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 研發軌道智慧化監測平台技術,降低測試運轉量及檢測過程50% 能源消耗,利用智慧化監測系統與線上檢測設備,縮短軌道夜間維修時間,確保維修品質與運輸安全,並整合國內供應鏈、帶動軌道產業技術國產自主化,使臺灣成為全球第4 個具備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 BRT)設計之國家,為全球運輸技術之前段班
  • 研發低軌衛星寬頻通訊系統,提升並整合全通訊的涵蓋面與速度,讓國防、救災、產業及民生通訊更提升效能,並與太空中心跨域合作,再與台廠合作落地,以進軍國際大廠為目標,已協助至少8 家資訊及通訊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廠商,掌握自主設備技術
  • 研發鈣鈦礦X 光平板感測器,閃爍體製程時間縮短99%,反應快速有助於實現工業非破壞性in-line 檢測,提升產品良率,並與國內知名面板廠共同開發國際首組商規成品,跨越先進技術可商品化驗證門檻,並於指標性展覽SEMICON Taiwan 2023展出
綠色院區
  • 院區設施基礎維運與優化(電水氣及建物等),推動數位化管理、提升供應穩定
社會影響
  • 協助產業客戶、我國中小企業進行淨零碳排布局,推動綠色創新促進產業轉型以創造減碳商機,提升能源效率以增強產業競爭力,以此促進臺灣淨零產業之發展
減少不平等 SDG 10
減少不平等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誠信治理
  • 設置多元申訴管道,以避免院內發生人權侵害問題,各界利害關係人均可進行通報,本院依據已建立的受理與處置規範進行處置,申訴身分及內容依本院規範皆予以保密:統計內外部申訴管道受理案件,共有 2 件性騷擾與 2 件環安衛申訴案件成立,均已依據本院規範完成處理
幸福職場
  • 提供女性、實習生、外籍人士、中高齡、原住民及身心障礙者等各族群就業專案,促進職場多元性,包容不同觀點
永續城鄉 SDG 11
永續城鄉
建設包容、安全、具防災能力與 永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誠信治理
  • 軌道智慧化監測平台技術,降低測試運轉量及檢測過程50% 能源消耗,利用智慧化監測系統與線上檢測設備,縮短軌道夜間維修時間,確保維修品質與運輸安全,並整合國內供應鏈、帶動軌道產業技術國產自主化,使臺灣成為全球第4 個具備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 BRT)設計之國家,也有助於提升我國城鄉交通之發展
  • 低軌衛星寬頻通訊系統,提升並整合全通訊的涵蓋面與速度,讓國防、救災、產業及民生通訊更提升效能,並與太空中心跨域合作,再與台廠合作落地,以進軍國際大廠為目標,已協助至少8 家資訊及通訊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廠商,掌握自主設備技術,加強我國城鄉基礎建設能量
綠色院區
  • 2023 年完工啟用之光復院區二館為黃金級綠建築標章,建立風場及太陽軌跡模擬、引進自然風及採光,以降低空調及照明使用量、戶外景觀增設地表水和雨水回收設備,用以澆灌草坪,建立廢水回收再利用機制、各種能資源多次循環利用,使整體能耗逐年下降
  • 簽訂24 家合格廢棄物清理/ 再利用機構年度合約,並執行年度稽查,確保本院各類實驗廢棄物合法有效處理
社會影響
  • 結合院內中南部、花東地區技術單位與社團志工,以公益走訪、技術下鄉、部落社區創生為主軸,關懷弱勢團體並推廣在地特色
責任消費及生產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誠信治理
  • 從自身帶動供應商發揮永續影響力,攜手合作供應商共同建立綠色供應鏈,透過強化綠色採購(綠色採購金額達1.56 億元)與選用在地供應商(在地採購比例達93%),共同追求永續經營及成長,達成雙贏的夥伴關係及組織整體永續發展。具體作為包含:於本院「採購招標公告」首頁聲明工研院之《供應商行為準則》 (供應商之符合率達100% );廠商須填寫投標廠商ESG 聲明書(年度共計184 案,填寫廠商共計232 家
  • 研發聚酯織物深層脫色技術,較石化來源聚酯減少45% 碳排放,解決紡織品廢棄務問題,化廢為寶,實現資源永續循環應用,建構紡織品循環再生體系,協助紡織產業達成責任生產,此技術已入選2023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 開發IPM 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技術,減少至少30% 化肥化學農藥使用,增加消費者對於農產品安全的信心
科技研發
  • 協助產業客戶提早進行淨零排放佈局,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創造減碳商機
  • 攜手7-ELEVEN 打造全國首間24 小時獨立無人商店,減少人員交通及店面維運的碳排,提供偏遠地區或夜間工作者更便利的生活機能,從管理層面到銷售服務的數位化,加速產業數位轉型腳步
幸福職場
  • 各院區分別接受主管機關之職安衛管理、環保管理、消防、能源等外部稽查共28 次,所提出之改善事項,全部於期限內完成改善
綠色院區
  • 持續推動院區回收水再利用,全院回收水再利用共計102,740 公噸,本院在進行研發活動時,對於環境之維護也責無旁貸
  • 致力妥善處理廢棄物時,尋求資源回收再利用機會,除議合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如綠能專家、再生利用廠商)組成專業團隊,研擬減廢策略、強化資源回收流程、增加可回收物種類,以廢棄物減量、提升資源回收利用與回收率等措施,具體提升廢棄物轉化及循環效率
  • 本院資源循環回收再利用達336.70 頓,回收量較去年增加42%
  • 本院積極推動廢棄物再利用,廢鑄砂再利用22.28 公噸、活性碳回收再生17.97 公噸、廢乾電池2.85 公噸、氯化鐵蝕刻廢液再利用2.59 公噸及其他回收再生0.02 噸,以實現廢棄物循環再生為資源,達到廢棄物減量
  • 維護道路環境,並採用環保再生瀝青及技術,減少碳排放62 公噸
社會影響
  • 舉辦「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活動,除推廣在地優質農產外,協助推廣盛產水果且販售院內技術協助開發之農業衍生產品,並將所得淨利捐贈社福機構
氣候行動 SDG 13
氣候行動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衝擊
科技研發
  • 建構永續能源系統,減少50% 能源轉換損耗,增加120% 材料循環利用,解決電動載具業者產生之汰役電池並達到永續環保效益,帶動產業能源轉型及供應鏈整合一站式服務,並榮獲 2023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 開發IPM 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技術,減少至少30% 化肥化學農藥使用,維護土地生態
  • 研發聚酯織物深層脫色技術,較石化來源聚酯減少45% 碳排放,解決紡織品廢棄務問題,化廢為寶,實現資源永續循環應用,建構紡織品循環再生體系,此技術已入選2023 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綠色院區
  • 本院於2022 年規劃建置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並於2023 年院部通過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外部驗證
  • 本院於 2023 年6 月完成六大院區(中興、光復、六甲、沙崙、中創、南創)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 ISO14064-1 溫室氣體外部查證
  • 持續推動院區節電,全院節電1,010 萬度,減少碳排放約4,989.25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社會影響
  • 協助我國中小企業進行淨零碳排布局,推動綠色創新促進產業轉型以創造減碳商機,提升能源效率以增強產業競爭力,以此幫助臺灣面對氣候變遷之危機
  • 整合產業需求,協助產業推動淨零永續,影響擴及上下游供應商,培育產業淨零人才,以淨零產業推動氣候行動實施
  • 透過科技營與沉浸式體驗活動,帶領偏鄉與弱勢學童培養淨零永續、野生動物與環境保育的概念,達到科技教育向下扎根的目標
保育陸域生態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
保育和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統,永續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防止土地劣化,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綠色院區
  • 致力維護各院區之環境平衡及生態永續,透過各項環境綠化作為、種植並養護多樣化的植物、提供生物棲地,以降低營運活動對社區及生態環境破壞之可能,營造友善生物之多樣性環境,達成以下成效:本院六大院區(含光明新村)的平均綠覆率為206.04%,樹木共11,003 棵
和平、正義及 健全制度

SDG 16
和平、正義及
健全制度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 創建和平與包容的社會以促進永續發展,提供公正司法之可及性,建立各級有效、負責與包容的機構

誠信治理
  • 制定誠信經營規範、推動宣導誠信經營政策、辦理教育訓練、規劃建置檢舉制度、建立違反誠信經營規範之懲戒與申訴制度等,以避免違反誠信之情事發生
  • 建構完善的法令遵循制度,設立溝通及申訴管道、強化宣導及教育訓練等機制,並採取適當預防與改正措施,全面落實法令遵循,杜絕任何形式的弊端
  • 為強化誠信經營之組織文化與管理,特於董事會下設立誠信經營委員會,制定並推動誠信經營規範,並將規範公布於院內網站供全院同仁閱覽;並於本院外部網站公布檢舉管道,建立公開透明制度
  • 設置多元申訴管道,各界利害關係人均可進行通報,本院依據已建立的受理與處置規範進行處置,申訴身分及內容依本院規範皆予以保密,以保障申訴人之隱私:年度統計內外部申訴管道受理案件,共有 2 件性騷擾與 2 件環安衛申訴案件成立,均已依據本院規範完成處理
  • 董事會為工研院最高之治理單位,依據相關法令規章及主管機關所賦予之職權,負責院內重要事項之決議及監督,包括經營策略及研發策略、組織架構、工作方針及重要決策,另外有關年度營運績效及預算規劃、決算報告等皆定期呈報董事會:董監事成員由資通訊電子、經營管理、智慧財產、機械工程、航太科技等多元領域之產業界專家學者擔任,包含3 名行政院部會主管、3 名專家學者代表、5 名公民營企業代表,健全、多元、專業且具效率之董事會,是組織誠信治理之基礎
多元夥伴關係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
加強執行手段,重振永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
誠信治理
  • 積極參與公協會並擔任理監事,推動淨零議題有助於促進產業轉型、節能減碳、推動綠色創新,進而提升企業永續發展
  • 透過國際科研機構技術合作、鏈結國際夥伴催生合作案、擴展臺灣產業國際版圖、國際論壇研討會舉辦參與等國際合作之策略強化國際間多元夥伴關係
科技研發
  • 加強夥伴關係,與7-ELEVEN 攜手打造全國首間24 小時獨立無人商店,減少人員交通及店面維運的碳排,提供偏遠地區或夜間工作者更便利的生活機能,從管理層面到銷售服務的數位化,加速產業數位轉型腳步
  • 研發軌道智慧化監測平台技術,降低測試運轉量及檢測過程50% 能源消耗,利用智慧化監測系統與線上檢測設備,縮短軌道夜間維修時間,確保維修品質與運輸安全,並整合國內供應鏈、帶動軌道產業技術國產自主化,使臺灣成為全球第4 個具備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 BRT)設計之國家,展現本院整合我國產業夥伴之成果
  • 研發低軌衛星寬頻通訊系統,提升並整合全通訊的涵蓋面與速度,讓國防、救災、產業及民生通訊更提升效能,並與太空中心跨域合作,再與台廠合作落地,以進軍國際大廠為目標,已協助至少8 家資訊及通訊產業(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廠商,掌握自主設備技術
社會影響
  • 舉辦「科技公益經驗分享交流研討會」,分享年度科技公益推動成果,並邀請合作之NGO 團體與院內公益科技研究團隊進行交流,擴展公益推動能量

線上回饋

※ 標示「必填」欄位為必填項目,請確實填寫!

請詳細閱讀並勾選同意法律聲明。

我們記錄 cookie 資訊,以提供客製化內容,可優化您的使用體驗,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更多關於隱私保護資訊,請閱覽我們的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