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實踐情形

發佈日期:2025-07-22

西元 2000 年,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發佈千禧年宣言(Millennium Declaration),並提出 2000 年至 2015 年的 8 項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隨著人類社會面臨問題越發多元且廣泛,又提出 17 項聯合國發展目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SDGs),此為繼 MDGs 之後,聯合國認為 於 2015 年至 2030 年全球最需要努力的 17 項目標。自此,SDGs 之概念延伸出推動永續發展之各項事務,也帶動了全球對於永續發展的認識與行動。

工研院作為國家技術創新與產業推廣的重要機構,對於臺灣的永續事務推動責無旁貸,因此亦積極參與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 2023 年,本院特別透過產業 推廣與技術創新,來推動企業與社會的永續進步。本院不僅開發前瞻技術,更與企業合作,將這些創新應用於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以科技普及和創新的方式, 有效回應全球面臨的永續發展挑戰,致力於提升人類的永續福祉。

目標Goals 

指標Targets 

永續績效說明 

頁數 

 終結貧窮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1.4 到西元2030年,確保所有人,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能享有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涵蓋層面包含經濟資源、基本服務、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控制權、繼承權、自然資源、新科技和金融服務(包括微型貸款)。 

【社會福祉】發起偏鄉部落關懷計畫,協助蘭恩基金會與居民以當地作物如地瓜、芋頭、海芙蓉等進行專業發酵與食品加工,提升農產價值,同時帶動地方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 

169 

【社會福祉】透過MLN技術(Mapping, Localization, Navigation),結合噴霧消毒機與教育訓練,協助提供身心障礙者、單親媽媽及中高齡失業者機會的二手店「木匠的家」導入社福界首例自動化消毒機器人,降低五成工作負荷,提升營運效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163 

 消除飢餓 

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 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永續農業 

2.3 2030年前,使農村的生產力與小規模糧食生產者的收入皆翻倍成長,尤其是婦女、原住民、家庭農民、牧民與漁民,作法包括讓他們安全及公平地獲取土地、生產資源、知識、金融服務、非農業就業市場及增值機會。 

【社會福祉】發起偏鄉部落關懷計畫,協助蘭恩基金會與居民以當地作物如地瓜、芋頭、海芙蓉等進行專業發酵與食品加工,提升農產價值,同時帶動地方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 

169 

【社會福祉】《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邁入第13年,獲企業與院內同仁支持,認購超過1.8萬斤,所得全數捐贈築心之家、新竹家扶中心等20家社福團體。13年來,累積義賣21.8萬斤,捐助超過200家次社福團體,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 

168 

 健康與福祉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人群的福祉 

3.4 2030年前,透過預防、治療,以及促進心理健康與福祉,將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科技研發】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帶動國內自然孔道內視鏡手術競爭力,可最大程度的提高手術效率及減少傷口修復期,實現高精度之精準醫療技術,補足傳統微創手術缺口,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 

74 

【幸福職場】提供本院同仁全方位身心健康整合式服務,包含健康中心專業醫師駐診、健檢、心理諮詢服務、員工運休設施等,並舉辦多元健康促進活動及教育訓練,促進員工健康福祉 

110 

【社會福祉】3D列印口顎彌補物技術協助口顎重建手術患者在術後能恢復咀嚼功能及面部外觀,有助於改善病患生活品質,促進病患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144 

【社會福祉】透過「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傳統拍鐘上連接AI智能訓練設備之後,協助提升高齡者與兒童音樂治療的品質;與長照機構及兒童早療中心合作,幫助數百名弱勢長者體驗音樂療法 

164 

3.8 實現全民醫療保險,包括財務風險保障,提供所有人高品質的基本保健服務,以及安全、有效、優質、可負擔的基本藥品和疫苗。 

【科技研發】再生醫學異體細胞治療細胞功能之鑰提供新穎的人體臨床篩選平台來管控捐贈者的細胞品質和功效,並促進再生醫學產業的成長,推動細胞治療的發展、提升臨床試驗成功率和降低成本 

75 

【社會福祉】iMAS(智慧醫學助理 Intelligent Medical Assistant Solution)遠距醫療行動健檢資訊平台,增強醫療普及性,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在偏遠或資源受限的地方,都能享有醫療服務。同時為醫療技術和資訊科技領域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155 

3.9 2030年前,大幅減少危險化學物質、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其他污染造成的死亡及疾病人數。 

【科技研發】高能雷銲H型鋼構低碳自動生產製造技術,協助解決傳統鋼構銲接工作者長工時及身心健康問題。有助於提高人員生活品質及降低疾病死亡機率,減少有害化學物質和污染造成的疾病和死亡 

78 

【幸福職場】致力於「全員安全衛生」,營造卓越職場安全衛生文化。2024年執行全院安全衛生專案稽查、內外部稽核,影響單位涵蓋率100%。並推動安全衛生訓練、廣宣、微電影及評選活動,確保全員參與,提升安全意識與知能,打造健康職場環境 

104 

【社會福祉】透過MLN技術(Mapping, Localization, Navigation),結合噴霧消毒機與教育訓練,協助提供身心障礙者、單親媽媽及中高齡失業者機會的二手店「木匠的家」導入社福界首例自動化消毒機器人,降低消毒工作負荷,提升營運效率 

163 

 優質教育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4.4 2030年前,大幅增加掌握技術和職業技能的青年與成年人人數,以備就業、正式工作和創業所需。 

【幸福職場】提供本院同仁全方位身心健康整合式服務,包含健康中心專業醫師駐診、健檢、心理諮詢服務、員工運休設施等,並舉辦多元健康促進活動及教育訓練,促進員工健康福祉 

110 

【產業發展】整合產業需求,協助產業推動淨零永續,影響擴及上下游供應商,培育產業淨零人才 

159 

4.5 2030年前,消除教育上的性別差距,並確保弱勢族群可以平等地接受各層級教育與職業訓練,包括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以及弱勢孩童。 

【科技研發】透過科技棒球系統提升偏鄉學童的運動訓練品質,促進公平教育機會,助力地方人才培育,確保所有孩童獲得同等的學習資源。同時,該系統縮短數據分析時間,提升教練與選手的技術能力,促進科學化訓練,增強運動表現,培養未來運動人才 

72 

【社會福祉】工研院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花蓮縣政府、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大學邀請花蓮弱勢、原住民與新住民孩童參加「用AI魔法 守衛家園」兒童科技體驗營,結合無人機與AI的STEM教育課程,啟發孩童對科技的興趣與應用能力 

166 

【社會福祉】工研院與手新竹市聲暉協會,於賴唐鴉家庭美術館舉辦聽損兒家庭生態陶DIY體驗,體驗以水庫淤泥製作生態陶,並引導孩子體驗將「淤泥變陶器」,啟發對環境永續與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168 

【社會福祉】工研院推動「電腦再生」計畫,修復200台報廢電腦,完成47台再生電腦捐贈蘭恩文教基金會,家扶基金會、錸工場日照中心等弱勢機構,並結合公益雲端課程數位學習網,提升學童學習與就業競爭力 

169 

【社會福祉】攜手美國在台協會院於OMEGA ZONE揭幕花蓮美國資料專區(American Shelf),並與花蓮縣政府及慈濟大學推動弱勢族群支持及青年教育,透過STEAM教育營,讓學生體驗AI、無人機與科學探索,培養應對挑戰能力,促進後山教育資源提升 

172 

【社會福祉】5G共感穿戴裝置,實踐聽障族群藝術平權,關注弱勢教育需求,確保各階段的學習機會,並促進永續發展教育,包括永續生活、人權、性別平等、和平及非暴力提倡、全球公民意識及文化多樣性,讓所有族群獲得必要知識與技能 

154 

4.7 2030年前,確保所有學子都能獲得永續發展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包括永續發展教育、永續生活模式、人權、性別平等、促進和平與非暴力文化、全球公民意識、尊重文化多樣性,以及文化對永續發展的貢獻。 

【社會福祉】於新竹市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邀請新竹市孩童參加「無人機狂想曲」,親身感受AI與無人機的魅力,共計培育40名科技小尖兵、志工投入17人次 

166 

【社會福祉】結合科技與跨領域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永續教育。2024年以臺南400年為契機,串聯17組企業,打造「整座城市為一間大學校」的永續教育計畫,結合議題參與、動態體驗與企業行動,帶領大小朋友實踐永續行動 

171 

【社會福祉】2024年於臺東設立推動基地,鏈結臺東大學、馬偕醫院等社福團體,聚焦急難救助、社會關懷與科技教育,於臺東大學舉辦「青研小聚|科技x海洋x水資源」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海洋與水資源應用經驗,並與臺東高中生進行交流活動 

171 

 性別平權 

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 

5.2 消除在公共和私人領域對女性的各種形式的暴力,包括人口走私、性剝削及其他形式的剝削。 

【誠信治理】設置多元申訴管道,以加強維護性別歧視等可能人權侵害:年度統計內外部申訴管道受理案件,共有1 件採購疑慮案,1件噪音申訴案件成立,均已依據本院規範完成處理 

57 

5.4 透過提供公共服務、基礎建設與社會保護政策,認可並重視無償的照護和家務工作,並依各國國情,推動家人應共同分擔家事責任。 

【幸福職場】推動女性員工各項友善措施,如安胎育兒假60天、母愛室、設立托嬰中心、幼兒園及安親班等,並提供男性同仁育兒假20天,鼓勵共同分擔家庭照顧責任 

103 

 淨水及衛生

為所有人提供水資源衛生及進行永續管理 

6.1 2030年前,實現所有人均能普遍和公平獲得安全且可負擔的飲用水。 

【社會福祉】畜牧綠色工程系統整合技術廢水循環處理輔導,改善總水量3,000萬噸/年,相當2座阿公店水庫蓄水量 

156 

6.3 2030年前,透過減少污染、消除傾倒廢物、減少危險化學物質與材料釋放等方式改善水質,將未處理廢水的比例減半,並提高全球水資源回收率與安全再利用率。 

【科技研發】透過長效水質感測導入廢污水處理過程,協助高濃度廢水調勻、節能曝氣、與適量加藥等處理,達成放流水質零超標之外,並可回收再利用,促進水資源環境永續 

84 

【綠色院區】本院實驗廢棄物100%妥善清除處理,並制定「廢污水排放管理程序」,用以規範廢污水之處理、管理、排放等事宜,達成處理放流水完全符合法規標準,中興院區廢水場已規劃廢(污)水短、中及長期之減排目標 

136 

6.4 2030年前,大幅提升各個產業的用水效率,確保永續的淡水供應與回收,以解決水資源短缺,並大幅減少面臨缺水問題的人數。 

【綠色院區】綠色院區2024年全院持續推動節水及回收水再利用,2024年節水119.27百萬公升,2024年全院回收水再利用共計111.67百萬公升 

135 

6.b 支援及強化地方社區參與,以改善水與衛生的管理。 

【社會福祉】2024年於臺東設立推動基地,鏈結臺東大學、馬偕醫院等社福團體,聚焦急難救助、社會關懷與科技教育,於臺東大學舉辦「青研小聚|科技x海洋x水資源」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海洋與水資源應用經驗,並與臺東高中生進行交流活動  

171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確保人人負擔得起、可靠和永續的現代能源 

7.1 2030年前,確保所有人都能取得可負擔、可靠、和現代化的能源服務。 

【社會福祉】畜牧綠色工程系統整合技術設計氣流擾動脫硫系統提升脫硫效能,減少碳排放,推動廢棄物資源化與可再生能源應用 

156 

7.2 2030年前,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產業發展】協助灣中小企業進行淨零碳排布局,推動綠色創新促進產業轉型,提升能源效率增強競爭力 

143 

【綠色院區】持續推動再生能源建置,並應用數據提高創能發電效率,2024年新建PV1000kWp 

133 

7.3在西元2030年以前,將全球能源效率的改善度提高一倍。 

【科技研發】本院開發使用GWP1冷媒之低碳無油高能效磁浮冰水機,以創新技術突破使用低碳冷媒限制,可提升20%以上節能效能及每冷凍噸減碳1,700 kg效益 

79 

7.a 2030年前,加強國際合作,以提升清潔能源研究與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更先進與清潔的石化燃料科技,並促進對能源基礎建設與清潔能源技術的投資。 

【產業發展】協助產業客戶提早進行淨零排放佈局,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創造減碳商機 

143 

 合適的工作及 經濟成長

促進持久、包容和永續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適當工作 

8.2 透過多元化、技術升級與創新,實現更高水準的經濟生產力,包括將焦點集中在高附加價值與勞動密集產業。 

【科技研發】面板產業轉型半導體封裝_FOPLP面板級封裝技術協助面板大廠轉型3.5代面板廠為半導體封裝產線,保留員工工作權 

85 

【社會福祉】道路刨除料低碳全循環技術,以多元技術開發與整合,實現資源高效利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及減碳效益。 

146 

【社會福祉】千瓦級晶片散熱暨AI伺服器系統冷卻方案於南臺灣研發中心設立,匯集南部相關人才,提高就業機會 

150 

【社會福祉】半導體先進封裝高深寬比TSV量測技術推動先進量測研發並成立新創公司,有助於推動社會就業及人才培養 

151 

8.3 推動開發導向的政策,促進支持生產活動、創造合宜就業機會、創業精神、創意與創新,並透過提供財務服務等方式,鼓勵微型與中小企業實現正規化與成長。 

【社會福祉】《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邁入第13年,企業與同仁踴躍支持,並同時義賣循環友善農業產品,認購超過1.8萬斤,所得全數捐贈築心之家、新竹家扶中心等20家社福團體,捐助超過200家次社福團體,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與持續性 

168 

8.4 
在西元2030年以前,漸進改善全球的能源使用與生產效率,在已開發國家的帶領下,依據十年的永續使用與生產計畫架構,努力減少經濟成長與環境惡化之間的關聯。 

【科技研發】國產化複合式原子層沉積設備,共腔多模態減少傳輸汙染,可提升產能20%與節能功效,促進半導體設備產業增加就業人口與促進經濟成長 

82 

8.5 2030年前,實現全面生產性就業,且每個成年人都能獲得合宜工作,包括青年與身心障礙者,並具同工同酬的待遇。 

【社會福祉】透過MLN技術(Mapping, Localization, Navigation),結合噴霧消毒機與教育訓練,提供身心障礙者、單親媽媽及中高齡失業者機會的二手店「木匠的家」導入社福界首例自動化消毒機器人,降低五成工作負荷,提升營運效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163 

【社會福祉】AI手語虛擬主播服務以普惠科技為核心理念,透過AI技術填補手語翻譯人力缺口,提升資訊可及性,協助聽障者能平等地接收到如社會福利政策、健康安全指導、法律通知等社會資訊 

153 

8.8 保護勞工的權益,為所有工人創造安全和有保障的工作環境,包括外籍移工,尤其是婦女移工以及從事危險工作的勞工。 

【幸福職場】進行年度例行性環安衛風險評估,鑑別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與作業場所的各類型危害,確保工作者的健康安全並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2024年鑑別結果, 2項高度風險、2,525項中度風險;並對不可接受風險,採取有效風險控制措施 

107 

【幸福職場】推動女性員工各項友善措施,並提供女性、實習生、外籍人士、中高齡、原住民及身心障礙者等各族群就業機會,促進職場多元性,包容不同觀點 

88 

【幸福職場】加強安全衛生風險評估及管控 ,推動環境監測、緊急應變、法規查核、事故調查等措施,致力於降低失能傷害率目標,2024年失能傷害率 FR=0.27 

109 

【幸福職場】推動女性員工各項友善措施,如安胎育兒假60天、母愛室、設立托嬰中心、幼兒園及安親班等,並提供男性同仁育兒假20天,鼓勵共同分擔家庭照顧責任 

103 

【幸福職場】致力於「全員安全衛生」,營造卓越職場安全衛生文化。2024年執行全院安全衛生專案稽查、內外部稽核,影響單位涵蓋率100%。並推動安全衛生訓練、廣宣、微電影及評選活動,確保全員參與,提升安全意識與知能,打造健康職場環境 

104 

 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

建設具防災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包容性的永續工業化及推動創新 

9.1 發展高品質、可靠、永續、具韌性的基礎設施,包括區域以及跨境基礎設施,以支援經濟發展和提升人類福祉,並聚焦提供所有人可負擔且公平的管道。 

【誠信治理】本院持續完善安全順暢可靠的資訊服務環境、提供研發知識資源服務,並推動各項業務流程的自動化與數位轉型 

54 

【誠信治理】試行透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的協助,降低人力的投入,持續提升業務的營運效能 

54 

【綠色院區】院區設施基礎維運與優化(電水氣及建物等),推動數位化管理、提升供應穩定 

131 

【產業發展】協助灣中小企業進行淨零碳排布局,推動綠色創新促進產業轉型,提升能源效率增強競爭力 

143 

【社會福祉】畜牧綠色工程系統整合技術建立4D環控畜舍數值模擬與節水高床技術,提升畜牧效率,實現智慧化管理,飼養效率提升19%, 

156 

【社會福祉】AI無人機橋梁巡檢系統以智慧科技提升檢測效率、精確影像分析、詳實巡檢紀錄提升橋梁巡檢維護效率與交通設施安全,助益環境永續 

149 

【社會福祉】iMAS(智慧醫學助理 Intelligent Medical Assistant Solution)遠距醫療行動健檢資訊平台,藉由導入尖端的技術和設施來提供醫療服務,推動創新和基礎建設的發展 

155 

9.2: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化,提高工業在經濟中的占比和就業機會。 

【科技研發】面板產業轉型半導體封裝_FOPLP面板級封裝技術協助面板大廠轉型3.5代面板廠為半導體封裝產線,促進產業升級、創新與資源活化 

85 

9.4 2030年前,所有的國家都應依各自能力採取行動,藉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採用乾淨環保的科技與工業製程,以升級基礎建設、改造工業達成永續。 

【科技研發】面板產業轉型半導體封裝_FOPLP面板級封裝技術協助面板大廠轉型3.5代面板廠為半導體封裝產線,促進產業升級、創新與資源活化 

85 

【科技研發】高能雷銲H型鋼構低碳自動生產製造技術,協助解決傳統鋼構銲接高耗能問題。有助於升級原來基礎設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78 

【科技研發】低碳無油冰水機可助產業汰舊換新中央空調系統耗電最大設備-冰水機。有助於升級原來基礎設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79 

【綠色院區】中創園區實施建築節能計畫建物隔熱、空調運轉最佳化、提升照明效能,建築能效取得1+最高級別,獲內政部2024近零碳建築標竿案例 

128 

【產業發展】協助產業客戶提早進行淨零排放佈局,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創造減碳商機 

143 

【社會福祉】3D列印口顎彌補物技術,協助解決傳統口顎彌補物製造過程中高碳排問題。有助於升級原來基礎設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44 

【社會福祉】道路刨除料低碳全循環技術開拓多元刨除料去化再生途徑,除解決業者堆無可堆問題,亦可緩解砂石短缺現況,加速鋪面工程產業低碳轉型,再生鋪面道路具有抗車轍特性,增加道路耐久性,提升公共安全與行車舒適度 

146 

【社會福祉】鳳梨葉農副產物多元再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生產模式,鼓勵研發和技術創新以支持永續工業發展,尤其為將自然資源再利用的創新實踐 

147 

【社會福祉】千瓦級晶片散熱暨AI伺服器系統冷卻方案,提升整體散熱效能與節電表現,相較傳統冷卻技術,節省伺服器設備冷卻用電90%以上能耗,並降低系統碳排量可大幅降低20%-30% 

150 

【社會福祉】半導體先進封裝高深寬比TSV量測技術可減少傳統晶圓需破片檢測造成10%耗材浪費 

151 

9.5 加強所有國家的科學研究、提高工業部門技術能力,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包括在2030年前,鼓勵創新並大幅提高研發人員數(以每百萬人增加的比例計算),並提高公私部門的研發支出。 

【科技研發】面板產業轉型半導體封裝_FOPLP面板級封裝技術協助面板大廠轉型3.5代面板廠為半導體封裝產線,促進產業升級、創新與資源活化 

85 

9.b 支援開發中國家的國內科技開發、研究與創新,包括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幫助工業多元化發展以及提升商品附加價值。 

【科技研發】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透過600萬顆粒子進行鋼液流體動態模擬,結合五項AI模型針對鋼流樣態進行分析,有助於將傳統出鋼製程推向數位化 

71 

【科技研發】列車維修機廠設備國產化-通用型閥類試驗裝置提供軌道業閥類高效能測試台解決方案,建立鐵道韌性營運維護系統,促進國內鐵道設備產業升級,開發國產化產品,解決長期仰賴國外進口之窘境,進而進軍國際市場競爭力 

81 

 減少不平等

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10.2 2030年前,增強並促進所有人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包容性,無論其年齡、性別、身心障礙、種族、族群、族裔、宗教、經濟或其他任何區別。 

【科技研發】透過科技棒球系統提升偏鄉學童的運動訓練品質,促進公平教育機會,助力地方人才培育,確保所有孩童獲得同等的學習資源 

72 

【幸福職場】提供女性、實習生、外籍人士、中高齡、原住民及身心障礙者等各族群就業機會,促進職場多元性,包容不同觀點 

88 

【社會福祉】工研院透過「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傳統拍鐘上連接AI智能訓練設備之後,協助提升高齡者與兒童音樂治療的品質;協助花蓮8個文健站、日照中心等據點,受惠弱勢長者200人次 

164 

【社會福祉】工研院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花蓮縣政府、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大學邀請花蓮弱勢、原住民與新住民孩童參加「用AI魔法 守衛家園」兒童科技體驗營,結合無人機與AI的STEM教育課程,啟發孩童對科技的興趣與應用能力 

166 

【社會福祉】發起偏鄉部落關懷計畫,協助蘭恩文教基金會與居民以當地作物如地瓜、芋頭、海芙蓉等進行專業發酵與食品加工,提升農產價值,同時帶動地方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  

169 

【社會福祉】2024年於臺東設立推動基地,鏈結臺東大學、馬偕醫院等社福團體,聚焦急難救助、社會關懷與科技教育,於臺東大學舉辦「青研小聚|科技x海洋x水資源」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海洋與水資源應用經驗,並與臺東高中生進行交流活動 

171 

【社會福祉】攜手美國在台協會院於OMEGA ZONE揭幕花蓮美國資料專區(American Shelf),並與花蓮縣政府及慈濟大學推動弱勢族群支持及青年教育,透過STEAM教育營,讓學生體驗AI、無人機與科學探索,培養應對挑戰能力,促進後山教育資源提升  

172 

【社會福祉】iMAS(智慧醫學助理 Intelligent Medical Assistant Solution)遠距醫療行動健檢資訊平台,助力於達成健康和福祉的目標,透過提供公平的醫療服務,縮小健康的差距 

155 

【社會福祉】AI手語虛擬主播服務為聽障者提供即時掌握天災警訊的解決方案,實現資訊無障礙,並進一步推動資訊與文化平權,打造包容且具韌性的社會 

153 

10.3 確保機會平等、減少不平等現象,包括消除歧視的法律、政策及實務作法,並推動適當的立法、政策與行動。 

【誠信治理】設置多元申訴管道,以加強維護性別歧視等可能人權侵害:年度統計內外部申訴管道受理案件,共有1 件採購疑慮案,1件噪音申訴案件成立,均已依據本院規範完成處理 

57 

10.4 採用適當政策,尤其是財政、薪資與社會保護政策,逐步實現進一步的平等。 

【社會福祉】透過MLN技術(Mapping, Localization, Navigation),結合噴霧消毒機與教育訓練,提供身心障礙者、單親媽媽及中高齡失業者機會的二手店「木匠的家」導入社福界首例自動化消毒機器人,降低五成工作負荷,提升營運效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163 

 永續城鄉

建設包容、安全、具防災能力與永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11.2 2030年前,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可負擔、易於使用及永續的交通運輸系統,改善道路安全,尤其是擴大公共運輸,特別注意弱勢族群、婦女、兒童、身心障礙者及老年人的需求。 

【社會福祉】全自動無人機設施巡檢系統落地三大交通網(高鐵、省道公路、捷運),累計13處橋梁智慧巡檢(涵蓋6縣市) ,協助黎明工程、台灣高鐵等建立無人機專業服務團隊和巡檢維運能量,可降低40%人力巡檢成本,並提升橋檢品質 

149 

11.3 2030年前,提升具包容性、永續的都市化和參與程度,在所有國家落實整合性、永續的人類安住規劃與管理。 

【社會福祉】工研院透過「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傳統拍鐘上連接AI智能訓練設備之後,協助提升高齡者與兒童音樂治療的品質;協助花蓮地區8個文健站、日照中心等據點,受惠弱勢長者200人次 

164 

11.5 2030年前,大幅減少各種災害的死亡及受影響人數,且減少災害造成的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直接經濟損失,包含與水相關的災害,並著眼於保護窮人與弱勢族群。 

【社會福祉】AI手語虛擬主播服務提供即時的天氣資訊。聽障群體可以通過手語瞭解日常天氣變化、提供及時的災難資訊與指示,讓聽障群體及時獲得危險情況,以及應該採取應對措施,保障其安全 

153 

11.6 2030年前,減少城市的人均負面環境影響,包括特別注意空氣品質、都市管理與廢棄物管理。 

【綠色院區】與26 家合格機構簽訂年度合約,進行廢棄物處理,並執行年度稽查,確保本院各類實驗廢棄物合法有效處理。 

137 

11.7 2030年前,為所有人提供安全、包容、無障礙及綠色的公共空間,尤其是婦女、孩童、老年人以及身心障礙者。 

【社會福祉】攜手美國在台協會院於OMEGA ZONE揭幕花蓮美國資料專區(American Shelf),並與花蓮縣政府及慈濟大學推動弱勢族群支持及青年教育,透過STEAM教育營,讓學生體驗AI、無人機與科學探索,培養應對挑戰能力,促進後山教育資源提升  

172 

11.a 透過加強國家和區域發展規劃,促進城市、郊區與農村地區之間,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正向連結。 

【社會福祉】《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邁入第13年,企業與同仁踴躍支持,並同時義賣循環友善農業產品,認購超過1.8萬斤,所得全數捐贈築心之家、新竹家扶中心等20家社福團體,捐助超過200家次社福團體,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與持續性  

168 

【社會福祉】工研院發起偏鄉部落關懷計畫,協助蘭恩文教基金會與居民加工當地作物,提升農產價值並促進產業永續。另推動「電腦再生」計畫,修復200台報廢電腦,捐贈47台家扶基金會、錸工場日照中心等機構,結合雲端課程,提升學童學習與就業競爭力 

169 

【社會福祉】工研院長期深耕雲嘉南地區,結合科技與跨領域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永續教育。2024年以臺南400年為契機,串聯17組企業,打造「整座城市為一間大學校」的永續教育計畫,結合議題參與、動態體驗與企業行動,帶領大小朋友實踐永續行動 

171 

【社會福祉】2024年於臺東設立推動基地,鏈結臺東大學、馬偕醫院等社福團體,聚焦急難救助、社會關懷與科技教育,於臺東大學舉辦「青研小聚|科技x海洋x水資源」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海洋與水資源應用經驗,並與臺東高中生進行交流活動  

171 

11.b 2020年前,根據「仙台減災綱領2015-2030(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2030)」實施各層級的災害風險管理,採取採取包容、資源效率、移民、減緩及適應氣候變遷、提高災害韌性的發展政策和計畫,大幅增加城市與住宅的數量。 

【科技研發】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達操作手之經驗傳承,減少工安事故發生。節省製程耗費成本,精準控制出鋼時間降低1%能耗。減少不必要能源的損耗,準確控制出鋼製成,提升煉鋼品質 

71 

 責任消費及生產

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12.1 由已開發國家帶頭,動員所有國家執行「永續消費與生產十年計畫架構(10YEP)」,並考量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和能力。 

【誠信治理】透過強化綠色採購與選用在地供應商,建立綠色供應鏈,並在「採購招標公告」聲明本院「供應商行為準則」及「永續採購政策」,要求投標廠商填寫ESG聲明書,與供應商共同兼顧經濟、環境、人權,促進供應鏈永續發展 

63 

12.2 2030年前,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高效使用。 

【科技研發】高能雷銲H型鋼構低碳自動生產製造技術,協助解決傳統鋼構銲接高銲料消耗問題,有助於提高銲料使用效率 

78 

【社會福祉】3D列印口顎彌補物技術,協助解決傳統口顎彌補物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棄物問題,有助於提高口顎彌補物材料使用效率 

144 

【社會福祉】碳粉回收再利用技術使廢碳粉匣再利用率達100%,取代焚燒或掩埋 

145 

12.3 2030年前,將零售和消費者方面的全球人均糧食浪費減半,並減少生產與供應鏈上的糧食損失,包括收割後損失。 

【社會福祉】《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活動邁入第13年,企業與同仁踴躍支持,並同時義賣循環友善農業產品,認購超過1.8萬斤,所得全數捐贈築心之家、新竹家扶中心等20家社福團體。 

168 

12.4 2020年前,根據國際協議的框架,在化學品與廢棄物的生命週期中,以對環境無害的方式妥善管理,並大幅減少其排入大氣、滲漏至水和土壤中的機率,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 

【幸福職場】進行年度例行性環安衛風險評估,鑑別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與作業場所的各類型危害,並針對高風險事項進行處置,確保工作者的健康安全並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 
2024 年鑑別結果,2 項高度風險、2,525項中度風險;已針對不可接受風險,採取有效風險控制措施 

107 

【綠色院區】本院針對研究製程產出之可再利用廢棄物進行優先再利用,如將處理後廢液、活性碳與化學瓶回收轉為再生原料。 

137 

12.5 2030年前,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 

【科技研發】煙道氣捕獲CO2製造固碳材料技術有效將生產製程中所排放產生的CO2,轉化成可再利用聚碳酸酯等材料給奇美等公司使用外,藉由高效觸媒技術可轉化回收廢棄的CO2產出甲醇、甲烷、C2-C4等可再利用的能源,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77 

【綠色院區】本院針對研究製程產出之可再利用廢棄物進行優先再利用,如將處理後廢液、活性碳與化學瓶回收轉為再生原料。 

137 

【綠色院區】本院回收再利用達370.68公噸,較基準年增加44%,並持續推動擦手紙回收、家具再利用、及循環市集平台建置 

139 

【綠色院區】持續推動院區回收水再利用,全院回收水再利用共計111.67百萬公升 

135 

【社會福祉】道路刨除料低碳全循環技術開拓多元刨除料去化再生途徑,除解決業者堆無可堆問題,亦可緩解砂石短缺現況,加速鋪面工程產業低碳轉型,再生鋪面道路具有抗車轍特性,增加道路耐久性,提升公共安全與行車舒適度 

146 

【社會福祉】低碳混凝土製程結合動態智慧運算由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作為基礎,提升國內資源循環技術實力,上游產業無後顧之憂,下游產業得到品質可靠之低碳原料,提升競爭力,產業得以永續發展 

148 

【社會福祉】公益海廢循環暨海洋牧場復育計畫攜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將海廢打造為新型態的生物碳魚礁,解決海廢與固碳效果,更提供養分幫助珊瑚礁穩定成長,以科技為海洋生物打造新家並穩固生態系 

163 

【社會福祉】工研院研發蔬果洗淨感測器,提升科技食安。同時輔導嘉義知名伴手禮品牌旺萊山,實現鳳梨「全果應用」,將果肉製成美食,果皮與莖葉製作環保紙盒及紡織袋包,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並減少碳排放 

171 

12.6 鼓勵企業採用永續作法,特別是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並將永續發展資訊融入公司營運計畫中。 

【產業發展】協助產業客戶提早進行淨零排放佈局,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創造減碳商機 

143 

 氣候行動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衝擊 

13.1 強化各國對氣候變遷浩劫、自然災害的抵禦和適應能力。 

【社會福祉】公益海廢循環暨海洋牧場復育計畫攜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將海廢打造為新型態的生物碳魚礁,解決海廢與固碳效果,更提供養分幫助珊瑚礁穩定成長,以科技為海洋生物打造新家並穩固生態系 

163 

13.2 將氣候變遷因應措施納入國家政策、策略和規劃當中。 

【產業發展】協助灣中小企業進行淨零碳排布局,推動綠色創新促進產業轉型,提升能源效率增強競爭力 

143 

13.3 針對氣候變遷的減緩、調適、減輕衝擊和及早預警,加強教育和意識提升,提升機構與人員能力。 

【綠色院區】本院於2022年規劃建置ISO 14001 : 2015環境管理系統,並於2024年全院通過ISO 14001 : 2015環境管理系統驗證 

113 

【綠色院區】本院於2024年完成2023年六大院區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ISO 14064-1:2018外部查證,於2025年完成2024年北辦及六大院區溫室氣體盤查,並通過 ISO 14064-1:2018外部查證 

124 

【綠色院區】持續推動院區節電,2024年全院節電1,248萬度,減碳約5,919.50公噸CO2e  

113 

【產業發展】整合產業需求,協助產業推動淨零永續,影響擴及上下游供應商,培育產業淨零人才 

159 

【社會福祉】AI手語虛擬主播服務提供即時的天氣資訊。聽障群體可以通過手語瞭解日常天氣變化、提供及時的災難資訊與指示,讓聽障群體及時獲得危險情況,以及應該採取應對措施,保障其安全 

153 

【社會福祉】工研院長期深耕雲嘉南地區,結合科技與跨領域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永續教育。2024年以臺南400年為契機,串聯17組企業,打造「整座城市為一間大學校」的永續教育計畫,結合議題參與、動態體驗與企業行動,帶領大小朋友實踐永續行動 

171 

【社會福祉】工研院與手新竹市聲暉協會,於賴唐鴉家庭美術館舉辦聽損兒家庭生態陶DIY體驗,體驗以水庫淤泥製作生態陶,並引導孩子體驗將「淤泥變陶器」,啟發對環境永續與生命的無限可能性 

168 

 14 保育海洋生態 

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14.1 2025年前,預防及大幅減少各類型的海洋污染,尤其來自陸上活動,包括海洋廢棄物和營養物污染。 

【社會福祉】公益海廢循環暨海洋牧場復育計畫攜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將海廢打造為新型態的生物碳魚礁,解決海廢與固碳效果,更提供養分幫助珊瑚礁穩定成長,以科技為海洋生物打造新家並穩固生態系 

163 

 保育陸域生態

保育和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統,永續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防止土地劣化,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15.1 2020年前,根據國際協議的義務,確保陸地與內陸淡水生態系統及其功能運作,獲得保護、復原和永續利用,尤其是森林、濕地、山脈和旱地。 

【社會福祉】工研院攜手新竹市聲暉協會,舉辦聽損兒家庭生態陶DIY,活動以水庫淤泥製作生態陶的「動手做」體驗 

168 

15.4 2030年前,確保山區生態系統的保育,包括其生物多樣性,以加強其對永續發展提供至關重要的益處。 

【綠色院區】於2023年起建置各園區樹木資料庫與健檢制度,並於中興院區護育野生蘭花綬草及細葉線柱蘭,維持綠地生態與生物多樣性 

125 

 和平、正義及 健全制度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創建和平與包容的社會以促進永續發展,提供公正司法之可及性,建立各級有效、負責與包容的機構 

16.5 大幅減少各種形式的貪汙賄賂。 

【誠信治理】建構完善的法令遵循制度,設立溝通及申訴管道、強化宣導及教育訓練等機制,並採取適當預防與改正措施,全面落實法令遵循,杜絕任何形式的弊端 

5157 

16.6 在各層級建立有效率、負責且透明的制度。 

【誠信治理】為強化誠信經營之組織文化與管理,特於董事會下設立誠信經營委員會,制定並推動誠信經營規範,並將規範公布於院內網站供全院同仁閱覽;並於本院外部網站公布檢舉管道,建立公開透明制度 

50 

16.b 促進及落實沒有歧視的法律與政策,以實現永續發展。 

【誠信治理】制定誠信經營規範、推動宣導誠信經營政策、辦理教育訓練、規劃建置檢舉制度、建立違反誠信經營規範之懲戒與申訴制度等,以避免違反誠信之情事發生 

50 

 多元夥伴關係

加強執行手段,重振永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 

17.1 強化國內資源動員,包括透過向開發中國家提供國際支援,改善其國內稅收、和其他收益取得能力。 

【誠信治理】透過國際科研機構技術合作、鏈結國際夥伴催生合作案、擴展臺灣產業國際版圖、國際論壇研討會舉辦參與等國際合作之策略強化國際間多元夥伴關係 

59 

17.6為獲得科學、科技和創新而進行的知識共享與合作 

【科技研發】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攜手中鋼建立出鋼製程的數位分身,獲2024 R&D100獎的肯定。強化中鋼傾爐人員訓練即時性與準確性,將傳統出鋼製程推向數位化,亦有助於對未來自動化做準備,並創造數位雙生應用新價值 

71 

17.16 透過多邊合作加強促進永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動員和分享知識、專業、科技與財務資源,支持所有國家、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社會福祉】半導體先進封裝高深寬比TSV量測技術加強國內半導體技術深度,可提升國際永續發展鏈結,並推動產業經濟效應 

151 

17.17 以夥伴關係的經驗和籌資策略為基礎,鼓勵和促進有效的公共、公私營和民間社會夥伴關係。 

【社會福祉】全自動無人機設施巡檢系統,成功扶植台灣高鐵、黎明工程等廠商進入無人機智慧交通服務市場,提升產業鏈韌性。 

149 

【社會福祉】公益海廢循環暨海洋牧場復育計畫攜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將海廢打造為新型態的生物碳魚礁,解決海廢與固碳效果,更提供養分幫助珊瑚礁穩定成長,以科技為海洋生物打造新家並穩固生態系 

163 

【社會福祉】工研院於新竹市舉辦公益兒童科技體驗營,邀請新竹市孩童參加「無人機狂想曲」,親身感受AI與無人機的魅力,共計培育40名科技小尖兵、志工投入17人次 

166 

【社會福祉】工研院與美國在台協會AIT、花蓮縣政府、慈濟基金會及慈濟大學邀請花蓮弱勢、原住民與新住民孩童參加「用AI魔法 守衛家園」兒童科技體驗營,結合無人機與AI的STEM教育課程,啟發孩童對科技的興趣與應用能力  

166 

【社會福祉】《大桔大利積福企》公益桶柑義賣邁入第13年,企業與同仁踴躍支持,並同時義賣循環友善農業產品,認購超過1.8萬斤,所得全數捐贈築心之家、新竹家扶中心等20家社福團體,捐助超過200家次社福團體,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與持續性  

168 

【社會福祉】工研院長期深耕雲嘉南地區,結合科技與跨領域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永續教育。2024年以臺南400年為契機,串聯17組企業,打造「整座城市為一間大學校」的永續教育計畫,結合議題參與、動態體驗與企業行動,帶領大小朋友實踐永續行動 

171 

【社會福祉】2024年於臺東地區設立推動基地,鏈結臺東大學、馬偕醫院等社福團體,聚焦急難救助、社會關懷與科技教育,受臺灣半導體產學研發聯盟 (TIARA)邀請,於臺東大學舉辦「青研小聚|科技x海洋x水資源」論壇,並與臺東高中生交流 

171 

【社會福祉】攜手美國在台協會院於OMEGA ZONE揭幕花蓮美國資料專區(American Shelf),並與花蓮縣政府及慈濟大學推動弱勢族群支持及青年教育,透過STEAM教育營,讓學生體驗AI、無人機與科學探索,培養應對挑戰能力,促進後山教育資源提升 

172 

線上回饋

※ 標示「必填」欄位為必填項目,請確實填寫!

請詳細閱讀並勾選同意法律聲明。

我們記錄 cookie 資訊,以提供客製化內容,可優化您的使用體驗,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更多關於隱私保護資訊,請閱覽我們的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