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制定「環安衛事故/事件通報調查與追蹤作業程序」,確保事故事件能即時通報、調查及改善,每月彙整各單位事故事件及追蹤改善情形,包含風險再評估與根本原因分析。一般事故結案後於環安衛工作小組會議進行專案報告,重大事故則安排於整合管理系統委員會報告。2024年共發生28件事故事件,其中22件為同仁受傷事故,包括跌倒11件、割傷4件、夾捲傷2件、有害物接觸2件、物體掉落砸傷1件、撞傷1件及食物中毒1件,另有20件虛驚事件。針對最常發生之跌倒事故,已完成原因分析並強化預防宣導,並針對因環境設施導致之跌倒,實施全面盤查與改善。
員工職業傷害統計
各項數據
|
2021 |
2022 |
2024 |
工作時數(小時)(註1) |
21,001,423 |
21,577,236 |
22,099,822 |
職業傷害所造成之死亡數量 (因公死亡事故數) |
0 |
0 |
0 |
職業傷害所造成之死亡比率(因公死亡事故率) |
0 |
0 |
0 |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數量(註2) |
23 |
24 |
22 |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比率(TRIR)(%)(註3) |
0.22 |
0.22 |
0.20 |
失能傷害頻率(FR)(註4) |
0.38 |
0.37 |
0.27 |
失能傷害嚴重率(SR) |
7.76 |
1.81 |
6 |
職業病率(ODR)(註5) |
0 |
0 |
0 |
損工日數率(LDR)(註6) |
1.55 |
0.36 |
1.25 |
缺勤率(AR)(註7) |
0.01 |
0.002 |
0.005 |
註:
1. 統計範圍含本院國內外據點員工。
2. 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屬「工作相關」公傷,納入登錄計算,「非工作相關」公傷不在計算範疇,如上下班交通事故。
3.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比率(TRIR)計算方式:(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數/總工作時數)*200,000。
4. 失能傷害頻率(FR)計算方式:(失能傷害次數/總工作時數) *1,000,000。
5. 失能傷害嚴重率(SR)計算方式:(失能傷害總損工日數/總工作時數 )*1,000,000。
6. 職業病率(ODR)計算方式:(職業病事件件數/總工作時數)*200,000;經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認定為職業病者。
7. 損工日數率(LDR)計算方式:(總損工日數/總工作時數)*200,000。
8. 缺勤率(AR)計算方式:(總缺勤時數/總工作時數)*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