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2050 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同目標,綠領人才需求在過去八年間已激增三倍,人才培育是實現淨零轉型的關鍵力量,將通過多元策略推動相關工作,為產業邁向永續發展奠定基礎,2024年共計培訓7,159人次。
(1)建立國家級永續鑑定體系
工研院協助經濟部設立國家級永續鑑定考試,以「培訓」與「檢定」雙管齊下的方式推動淨零技能標準化。從公版教材為起,該教材自上架以來點閱次數已突破 20 萬次,並成功培育超過 750 位種子師資,穩固全國培訓基盤。2024 年首次舉辦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吸引近 1.8 萬人報考,其中超過八成為現職工作者。此證書已獲超過1,000家企業的認同,顯示淨零技能的普及已成為產業人才的首要任務。
(2) 培育企業人才綠色實力
為深化產業專才技能,工研院攜手公協會成立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挖掘產業需求並開設淨零永續學校課程,其中包含永續高階主管(CSO)國際研習班,邀請國內外專家剖析國際氣候協定在臺灣的實踐與淨零科技應用策略。針對中小企業,設計技術解方課程,如為工具機產業結合智慧製造場域開設「綠色工具機研發工程師培訓班」;為建築與營建業提供「臺灣建築能效評估實務推動班」,導入「建築能耗模擬與分析」平台,強化實務應用。「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則自基礎課程培育減碳技術專業,結訓後可投入永續管理領域。此外,工研院與企業合作,如為群光集團客製規劃培訓方案,協助員工參與 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結合理論與實務,全面提升專業素養與實戰能力。 本院堅定致力於綠領人才的培育,未來將持續深耕專業技術的培訓與永續發展,積極擴大影響範疇,為產業轉型提供核心支持。
客戶肯定
+ 為三陽協力供應商量身打造的碳管理、能效管理與能源主題培訓,邀請多位經驗豐富的專家講師,深入解析企業在推動減碳過程中常遇的實務挑戰,並分享成功因應對策與實際案例解方,對企業提供寶貴的實踐指引與啟發,為減碳工作落地實施有很大的助益。
學員回饋
+「綠領減碳推動人才養成班」的學習相當充實,即使非本科生,也符合最初參與課程時「職涯方向」的目標,課後邀請多家上市櫃企業參與徵才活動,後續更獲企業有意願錄用。
+ 參加「健康照護敷料開發工程師認證班」可深入了解敷料開發的前沿技術與應用。拓展了專業視野,未來在敷料開發上的實際操作更加有信心。特別是低碳與永續概念的融入,讓我明白未來產品設計需兼顧環境與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