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祉

發佈日期2025-07-02
健康與福祉 優質教育 淨水及衛生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合適的工作及 經濟成長 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 減少不平等 永續城鄉 氣候行動

工研院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以科技為核心,創造社會影響與產業價值。在推動包容性社會方面,透過「AI手語虛擬主播服務」與「5G共感穿戴裝置」,促進聽障者資訊獲取與藝術平權,展現多元文化關懷;並超前部署遠距醫護服務,結合AI、大數據與通訊技術,建構國家級醫療合作平臺,提升資源分配效率、縮短城鄉差距。同時,運用「畜牧工程系統整合技術」結合智能與感測,協助畜牧業提升效能與資源循環,實踐永續發展。未來將持續結合跨域專業,回應社會需求,發揮「引領產業創新、創新技術感動人心」之社會影響力,實現科技與人文平衡發展。

 

AI 手語虛擬主播服務

合適的工作及 經濟成長 減少不平等 永續城鄉 氣候行動

AI手語虛擬主播服務運用生成式AI與大語言模型,實現口語文字自動轉換為流暢自然的手語動作影像,突破手語翻譯人力不足瓶頸。技術已應用於氣象資訊、災難預警等領域,提升聽障者資訊可及性,推動資訊平權與手語文化傳承。

社會(S) 治理(G)
發展「普惠科技」,推動資訊平權,傳承臺灣手語文化資產 運用AI 數位服務,紓緩手語翻譯人力不足的難題,協助企業加強對聽障者的關懷,塑造具社會責任的品牌形象,贏得客戶肯定
解決方案 AI 手語氣象主播目的在於自動將口語文字轉換為手語動作,實現無縫的語言溝通。首先,系統透過大語言模型將口語文字翻譯成手語文字,接著,模型估測人手和身體的骨架動作,確保手語動作的流暢與準確性,呈現自然且符合語法的手語表達。最後,利用生成式AI 技術將骨架動作轉換為虛擬人形的手語影像,讓聽障者能夠即時看到生動的手語演示,大幅提升氣象資訊傳遞的便利性。
科技應用

+ 氣象播報:AI 手語虛擬主播可用於氣象頻道,提供即時的天氣資訊。聽障者可以透過手語瞭解日常天氣變化。
+ 緊急災難預警:AI 手語虛擬主播提供即時的災難資訊與指示,讓聽障者即時獲得危險情況及應採取之應對措施,保障其安全。
+ 公共服務資訊的傳遞:政府機構可利用 AI 虛擬手語主播進行社會福利政策、健康安全指導等公共服務資訊的傳遞,確保聽障者的資訊平權。

成果展示

+ 工研院與公視攜手合作建立的氣象手語語料庫,既保存臺灣手語文化資產,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 AI 手語氣象主播幫助聽障者即時獲取氣象資訊,提升資訊可及性並促進資訊平權,使聽障者能平等享有氣象服務。
+ 本技術可讓聽障者能更加便捷地掌握天氣狀況,從而提升生活品質與安全感。

手語主播

5G 共感穿戴裝置

優質教育

5G共感穿戴裝置運用聲體轉換及9顆震動器分頻技術,將音樂節奏與旋律即時轉化為體感震動,並透過5G Wi-Fi同步傳輸至多裝置,突破聽障者藝術參與障礙。系統可於30分鐘內快速部署,實現藝術平權與多元文化近用。

社會(S) 治理(G)
讓聽障族群打破文化的無形障礙,並享有平等友善的藝術環境 透過科技與表演藝術融合,可增加文化展演體驗的多樣性,也擴大不同族群或文化參與度
解決方案 為提升聽障/ 聾人的音樂感受,將音樂轉換為聲響、觸覺振動與發光訊號,並以5G wifi 應用系統,開發新一代共感背心,擁有9 顆制動器分布在身體不同位置,讓穿戴者感受豐富層次的節奏與旋律振動。
科技應用

+ 快速部署:快速搭建聲體轉換系統,可在 30 分鐘內搭建收音環境,進行聲音與體感的轉換,並以5G wifi 傳輸至數十個「共感穿戴裝置」。
+ 有效體感分頻轉換:壓低音樂的複雜度,以及振動與較明顯的線條,將依音樂分析產生的震動配置到9 顆震動器,且可加入介入模式進行單顆震動器的分頻操作。

成果展示

+ 與兩廳院、臺北市立啟聰學校、愛羊全人關懷協會、中華民國聾人協會、聽障/ 聾人、樂齡等族群合作,辦理啟聰音樂廳、樂齡場域5G 共感「心」體驗課程、世界手語日「聾城學藝趣」、桃園平權記者會等活動,體驗參與約2,620 人次。

5G

超前部署遠距醫護服務

健康與福祉 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 減少不平等

超前部署遠距醫護服務整合Smart Gateway、AI數據分析與時序檢查數據可視化技術,實現跨科別、即插即用的輕量醫材快速配對與遠距會診。系統已於新南向多國醫院落地,提升偏鄉與高齡照護可及性,展現國家級醫療合作突破。

社會(S) 治理(G)
減少醫療等候時間和區域部變形,解決少子化、醫療人力不足、偏鄉醫療可近性不足問題 協助政府衛福部、帶動醫療產業轉型,擴大與東南亞各國在醫衛領域的合作與共同開拓市場
解決方案 遠距醫療行動健檢資訊平台將各項醫材整合為一輕量醫療包,透過即插即用的兼容性、智慧閘道器資料整合,醫材快速配對自動記錄與AI 數據分析,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即時支援,並將多樣化可攜式檢測醫材整合進一卡皮箱,讓醫生能夠離開醫院,深入山區離島等偏遠地區,或到不便出門的病患家中做定期診斷,再加上遠距跨專業會診功能,打造出從醫院走進社區、從都會延伸偏鄉的行動化遠距醫療照護完整解決方案。
科技應用

+ 時序檢查數據可視化( Time Series Inspection Data Visualization):不同時間、檢測數據,自動整併一案,透過呼叫不同AI 以提醒警示,讓病患與次專科醫師都有數位分身。
+ 快速串接隨插即用( Smart Gateway to Connect Everything):Smart Gateway 快速鍵接配對超過5 大科別、15 項輕量化醫材。
+ 以病患為中心跨科別會診( Patient-centered Team-based Consultations):結合linebot,以個案為中心,可快速組建/ 解散醫護人員團隊,進行照護諮詢。

成果展示

+ 落實「新南向多國多醫院/ 中心」合作:賴總統出訪馬紹爾成立遠距醫護中心,系統由先進醫資與ITRI「醫咖go +iMAS 」方案,於「馬久羅醫院」落地應用,展現醫療外交實力。
+ 第一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2024 十大高齡友善亮點技術產品( 總統頒獎),全臺僅2 家法人(工研院/ 紡織所)從超過500 項高齡友善展品中脫穎而出。
+ 榮獲 2024 WITSA 全球資訊科技應用傑出貢獻獎金牌獎。

賴清的

畜牧綠色工程系統整合

淨水及衛生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工業化、創新及 基礎建設

畜牧綠色工程系統整合以4D環控模擬、節水高床、異味分子捕捉及氣流擾動脫硫等創新技術,實現智慧化管理、廢水減量與資源循環,提升飼養效率19%,年節水156萬噸,並有效改善異味與碳排,推動畜牧產業永續轉型。

環境(E)

社會(S) 治理(G)

廢水循環處理輔導改善總水量3,000 萬噸/年,相當於2 座阿公店水庫的蓄水量

異味處理降低民眾陳抗案30% 飼養效率提升19%,產值增加20.9億元/ 年
解決方案 本技術以「打造智慧畜舍,促進鄰里共榮」為願景,運用畜牧工程系統整合技術,實現精準環控、廢水高效處理與異味管控,改善畜舍環境品質。同時,導入沼氣發電評估工具,推動資源化與綠能應用,全面提升畜舍管理效能,助力臺灣養豬產業實現史上最大規模的永續轉型,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科技應用

+ 建立 4D 環控畜舍數值模擬與節水高床技術,提升畜牧效率,實現智慧化管理。
+ 以異味分子捕捉技術,建立畜牧業異味防制方法,改善空氣品質,營造健康宜居環境。
+ 導入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利用,有效降低廢水負荷,保護水資源並減少水生生態污染。
+ 設計氣流擾動脫硫系統提升脫硫效能,減少碳排放,推動廢棄物資源化與可再生能源應用。

成果展示

+ 節水與減排:完成金山種畜場、兄弟畜牧場、雍元畜牧場等1,233棟節水高床畜舍,年節水156 萬公噸,減少6,877 萬元/ 年廢水處理成本。
+ 提升飼養效率:1,223 棟環控畜舍飼養效率提升 19%,每年新增產值20.9 億元。
+ 改善水資源:輔導 2,350 場廢水處理,改善水量 3,000 萬公噸 / 年,相當於2 座阿公店水庫蓄水量。

牧

 

線上回饋

※ 標示「必填」欄位為必填項目,請確實填寫!

請詳細閱讀並勾選同意法律聲明。

我們記錄 cookie 資訊,以提供客製化內容,可優化您的使用體驗,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更多關於隱私保護資訊,請閱覽我們的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