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制定了完整的事故通報、調查、追蹤改善流程,每月統計並彙整事故事件及改善狀況。一般事故結案後於環安衛工作小組會議報告,重大事故於整合管理系統委員會報告。2023年共發生24件同仁受傷事故,包括跌倒、有害物接觸、感電等,各單位均完成通報、調查及改善,並進行風險再評估及預防措施。
員工職業傷害統計
各項數據
|
2021 |
2022 |
2023 |
工作時數(小時)(註1) |
21,306,767 |
21,001,423 |
21,577,236 |
職業傷害所造成之死亡數量 (因公死亡事故數) |
0 |
0 |
0 |
職業傷害所造成之死亡比率(因公死亡事故率) |
0 |
0 |
0 |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數量(註2) |
12 |
23 |
24 |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比率(TRIR)(%)(註3) |
0.11 |
0.22 |
0.22 |
失能傷害頻率(FR)(註4) |
0.33 |
0.38 |
0.37 |
失能傷害嚴重率(SR) |
10.94 |
7.76 |
1.81 |
職業病率(ODR)(註5) |
0 |
0 |
0 |
損工日數率(LDR)(註6) |
2.19 |
1.55 |
0.36 |
缺勤率(AR)(註7) |
0.01 |
0.01 |
0.002 |
註:
1. 統計範圍含本院國內外據點員工。
2.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屬「工作相關」公傷,始需納入失能傷害頻率/ 失能傷害嚴重率登錄計算,「非工作相關」公傷不在計算範疇,如上下班交通事故。
3. 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比率(TRIR)計算方式:(可記錄之職業傷害數/ 總工作小時)*200,000。
4. 2023 年失能傷害率為0.37,低於勞動部2022 年統計「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之失能傷害頻率0.72。
5. 職業病率(ODR)計算方式:(職業病事件件數/ 總工作小時)*200,000;經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認定為職業病者。
6. 損工日數率(LDR) 計算方式:(總損工日數/ 總工作小時)*200,000。(損工日數依據職安署申報日數) 。
7. 缺勤率(AR)計算方式:(總缺勤時數/ 總工作時數)*100%。(總缺勤時數包含公傷假未達8小時) 。